据联合国报告,交通领域是第三大碳排放来源,占全球总量的15%。在交通领域前八大碳排放源中,国际航运以及内河航运占据两席,港口作为航运物流中的重要一环,对绿色低碳港口建设的期望越加明显。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又一次强调,要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其中设备电动化被屡次摆上台面。
布局电动,一马当先
作为港口装备和物流装备领域最早开启电动化的企业,三一海工率先推出了全球系列和型号最全的电动化产品,包括电动正面吊、电动堆高机、电动重叉、电动集卡和IGV(无人平板),覆盖了港口作业的每一个环节。
三一海工的新能源产品不仅在国内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等枢纽港口得到广泛应用,也被PSA、APMT、和记港口、DPW等国际一流港口运营商所认可,累计交付超1500台,成为全球绿色港口建设的中坚力量。
布局上的抢占先机,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育空间。
高效运转,快人一步
效率直接决定了港口效益,如何在产品迭代中不断提高设备效率是企业首要考虑的。三一首创了电动正面吊柱塞缸系统和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提升设备的作业速度,还可根据负载情况灵活调整动力输出。这些创新使得正面吊的工作效率提升了16%,在广州的一个码头,三一的电动正面吊每小时可以多完成5个集装箱的装卸。
要保证港口高效运转,充电时间也很关键,尤其是数量最多的集卡。以宁波舟山港为例,投入使用的三一电动集卡已超100辆,其搭配的快速充电技术是一大亮点,能够有效地将充电时间缩短至60分钟。此外,三一旗下的换电正面吊、换电堆高机、换电集卡仅需8分钟便可完成换电,大幅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
管理调配也是重中之重,三一首创了智能充电调度系统。天津港兴东物流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云端管理和高效分配充电桩资源,确保每一台设备处于最佳电量状态,充电桩利用率高了,充电等待时间少了。
节能降耗,成本优选
在保证作业效率的前提下,三一在节能减排上也下足了功夫。市面大多数产品均应用了电机直驱和能量回收技术,但从码头的反馈来看,同工况下三一设备的电耗要更低。
主要原因是三一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其转换效率非常高,而且液压系统的压损更低。这意味着电能几乎能被完全转化为动力,而不会浪费太多能量。此外,基于结构创新,三一的新款电动正面吊开发了可翻转配重实现轻量化设计,不仅降低设备耗能,稳定性和吊载能力均得到提升,甚至能降低轮压,提高轮胎寿命。
从实际的表现上来,三一不仅是“降碳好手”,还是一位“省钱好手”。
这本经济账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有码头向港口圈反馈,使用了三一最新款的电动正面吊2400小时,每天的装卸效率维持在37~42箱/h,单箱电耗在1.75~2.18度电之间。天津港远达物流则表示,去年11月份采购三一两台电动堆高机,加起来用了6000小时,节省油费约40万。
安全稳定,长久优选
当然,安全是第一要义。在复杂的港口作业环境中,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港口高度关注的因素。
稳定性方面,极端工况下的运行是个大考验,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低温。为此,三一电动设备配备了先进的低温保护技术,为设备在黑龙江、新疆、内蒙等地冬季的恶劣条件下运营提供了可靠保障。新疆恒泰新能源负责人表示,三一电动正面吊在-20℃的环境下,还能保持6小时的作业续航。
安全性方面,三一自主研发的智能人机安全系统,毫秒级响应,对司机异常驾驶、行人靠近等潜在风险进行报警和干预,特别适用于夜间和复杂天气条件下的作业,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电动化的上半场,三一海工已经成为先行者、引导者,而接下来,迈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效率、能耗同样重要,但不是制胜的全部。如同岸桥、场桥的自动化,流动港机的智能化也将成为下半场的发展重心。
三一海工在智能中控、辅助驾驶、箱号识别、精准称重、车队管理甚至无人化操作等方面已投入巨额资源,力争向全面智能化进阶,构建起坚固的技术壁垒。在此过程中,核心是数据之争。三一海工拥有最大的流动港机保有量,这些在港口、堆场持续作业所产生的数据,将为企业持续优化智能化体验,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