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财经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挖掘机行业-制造业需要一批实干派的企业和企业家》中介绍了我国挖掘机行业在新千年后的头十年即2000年到2010年的发展状态,这个时期挖掘机行业进逐渐摆脱了对技术引进的依赖,国产挖掘机的面孔也有了革新,有了一些新加入挖掘机制造领域的国内公司,他们开始在遍地洋品牌的市场中寻求生存的机会,并且跌跌撞撞还闯出了一片天地。以三一,徐工,柳工,山河智能,临工,雷沃,山重建机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挖掘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2010年后的挖掘机发展历史。
前序
还是重申下机械财经认为的我国的挖掘机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如果要查看其它几个阶段的发展,关注并回复“工程机械”即可。
工业体系建立 (1949-1979),
技术引进起步阶段 (1979-2000),
大力发展阶段(2000-2010),
与卡特小松同台竞技阶段(2010-今)
之所以将2010年作为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分水岭,主要是以下原因
1, 销量实现了井喷。中国挖掘机在2010年实现了销量同比超过70%的增长,对比2008年,中国挖掘机市场的规模已经翻了一倍。在强大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挖掘机全球第一大市场!
2, 自主品牌张扬自信。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挖掘机实际累计销售挖掘机47,600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2%,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3, 几个事件表明,国产挖掘机彻底跳出了被外资碾压的时代。如三一首次进入万台俱乐部,标志着国产挖掘机再不会被国人嫌弃;徐工和卡特彼勒彻底分家,开始自产挖掘机,标志我国挖掘机行业摆脱了对外企的技术依赖。
各种事件表明,2010年开始我国挖掘机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和外资品牌竞争更有底气和勇气。那么我们就回顾下2010年之后我国挖掘机的一些企业和事件。
2010年我国挖掘机的市场分布情况
三一的速度
从1998年三一提出要研发设计挖掘机开始,到2009年销量突破6000台,一举超越全球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三一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战胜外资品牌不再是神话,中国人完全可以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挖掘机。
进入2010年后,三一更是加快了挖掘机生产的步伐。2006年三一重机搬迁至江苏昆山而成立的昆山挖掘机基地已经无法承载三一的巨大的年产量了,于是在2011年10月三一正式在上海临港产业园开建占地1500亩的挖掘机研发生产基地,几个月后,2012年2月正式投产,至此上海临港产业园生产中型挖掘机,昆山产业园生产小型挖掘机与大型挖掘机,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达8万台,生产能力全球第一。
也就是在2011年,三一首次夺得全国销量冠军,从开始计划做挖掘机到做到销量第一,三一只用一十三年。
自2011年开始三一已连续九年稳坐全国挖掘机销量第一的宝座。挖掘机市场占有率也从2011年的12.3%增长到2019年11月底的近25%,书写了世界挖掘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果断的徐工
徐工在和卡特彼勒合资阶段其实属于双赢,但是徐工并没有因为尝到了一点甜头而放弃了挖掘机。合资阶段的2006年徐工就决定开始做小挖,2007年就出了样机。2008年,徐工集团组建了自己独资的挖掘机生产企业——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从小型挖掘机开始逐渐向大型挖掘机迈进。
2010年6月29日,卡特彼勒正式宣布,已与徐工达成协议,将从徐工集团手中购买其持有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15.87%的股权,从此两个伙伴分道扬镳成了实打实的竞争对手。
果断地脱离了卡特彼勒的徐工挖掘机并没有从此沉默,虽然在分家的2010年徐工挖掘机还默默无闻,没有挤进前十,但是徐工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2013年,徐工挖机产品销量达到9000台,跻身中国国内企业前两强。徐工的挖掘机械产业从2008年起步,至2013年历经5年的时间。在短短的5年间,走过了同行企业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之路,速度令行业为之惊叹。到2019年徐工国内销售量30252台首次超越卡特彼勒成为行业第二名,从脱离卡特彼勒到销量上的超越,徐工用了9年。这些成绩的背后,依托的是徐工集团誉满全球的品牌影响力与强大的产业平台,凝聚着徐工坚持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与坚守装备强国的梦想追求。
柳工稳步前进
机械财经曾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挖掘机》中介绍过柳工在1992年就开始试制挖掘机,并且在满是洋品牌的1990-2010这个时间段仍然坚强的活了下来,从2001年的102台,到2010年的5500台,50多倍的整张柳工只用了10年,而且柳工曾经也一度成为国产挖掘机的领头羊,这是那个年代值得业内骄傲的事情,不过柳工的发展思路是稳打稳算,并没有像三一和徐工那样激进,在2007年被三一以1406的销量首次,又在2013年眼瞅着被徐工超越。
但是柳工发展比较稳健,在国产品牌中一直保持前三甲,也一直在业内前十名。
玉柴重工开始全面发展
每一期介绍挖掘机发展历史中都会提到玉柴重工,因为玉柴重工挖掘机历经十几年,依然发展的不错。牢牢站稳小挖市场,然后在2013年后逐渐开发了中挖和大挖产品,玉柴重工算是老品牌挖掘机走的最远的一家了。
临工的计谋
在2010年前,挖掘机行业里的合资合作,几乎都是外资品牌的游戏,国产品牌的挖掘机不仅失去了市场,还丢掉了公司。唯独临工和沃尔沃的合作保留下了临工的品牌,看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沃尔沃没有吞掉临工这个品牌,让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临工去发展国内市场,挖掘机也是,临工品牌虽然得到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但是技术路线上仍符合中国市场的主流,成本及设备的档次上仍属于中档,比较适合当前中国的市场需求,这使临工挖掘机得以迅速做强。
传奇雷沃
我们在介绍重卡发展史中,将福田描述为重卡行业里的传奇,而在挖掘机行业,和福田千丝万缕联系的雷沃同样是一个传奇,这个以农业机械为主的企业在挖掘机甚至工程机械行业都是后起之秀,2006年在青岛黄岛开始投产生产挖掘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排进行业前十,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越三一挖掘机,它的技术来源是哪里?它的优势又在哪里,说它是个传奇不为过。
有底蕴的山重建机
历史悠久的山重建机也曾在属于临工挖掘机,机械财经在《我国挖掘机曾经的至暗时代——技术引进救不了制造业》曾介绍过,其在90年代引进小松和利勃海尔的挖掘机技术,后来2004年独立出来成立众友,2010年与山推的挖掘机业务合并成立了山重建机,赶上了我国挖掘机井喷之年,也挤进国产前十。新组建后的山重建机,不断增加投资,目前已经建成了临沂和济宁两个生产基地,达到2万台的年产能。山重建机的优势在于,技术上曾经历90年代技术引进,了解我国的短板所在,同时也积累的丰富的设计经验。
其它挖掘机企业
挖掘机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工程机械公司纷纷研发和投产挖掘机,如厦工,成工,龙工等等,机械财经不再一一介绍,总之挖掘机市场蛋糕太大,足够国内工程机公司吃一口,喝一壶。
这一次不一样
这一次国产挖掘机的发展和前几次有明显不同。机械财经总结如下:
1、 技术底蕴不同。挖掘机发展的前三个阶段,我国几乎没有技术底蕴,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甚至是完全copy,技术上没有信心。而2010年后的发展完全是在挖掘机厂家自己的工程师主导之下,并且有一批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比如三一重工副总裁,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晴华,曾担任贵阳詹阳矿山机械厂技术处长。该企业我们曾在挖掘机发展的前三个阶段都有提到,是我国最早研制挖掘机的厂家;再说传奇雷沃,机械财经估计也是有几位被挖过来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挑大梁,才使雷沃的挖掘机迅速发展。
2、 零部件生产能力不同。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扶持起来很多本土化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能力的提升,也帮助同行业的零部件厂家水平的提升,如结构件,驾驶室,冷却等厂家已经全部是国内供货商了。
3、 市场体量不同。2000年后加入WTO的中国,在基建和制造业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促使了2010的挖掘机市场井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市场,这么大的体量给国产挖掘机带来巨大机会,也促进国产挖掘机迅速发展,到如今基本将韩系和日系挖掘机挤下神坛。机械财经预计2020年销量前五只有卡特彼勒一家外企在挣扎。
后记
我国挖掘机行业从摆脱国外技术到占领国内市场头2把交椅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可以说在制造业领域属于比较成功的行业,我们再回顾下三一从发展挖掘机到2011年首次夺得全国销量冠军,三一只用了13年时间,这证明了,在中国,只要脚踏实地的搞制造,13-15年就能打造世界级的企业。
虽然目前整机的技术含量,零部件的研发水平距离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国产挖机已经占领了中国市场,结束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并在国际市场上开始与卡特彼勒,小松同台竞技。最主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强大信心,让我们觉得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工程师并不比国外差,只要一心一意搞主业,脚踏实地搞研发,我们只需要十几年时间就能追赶上国外的巨头企业。
机械财经观点
对于挖掘机行业,虽然有些零部件国产化率还比较低,但仍有国内可替代的品牌,不至于卡脖子。而就整机市场占有率而言,国产品牌完全可以和外资品牌同台竞技,不至于一边倒式地被外资品牌碾压。
未来的几年整机,零部件厂家更多的精力可能要投入到更深层或更基础的技术研发上,还是那句话制造业没有弯道可以超车,当前我们在销量上能迅速占领市场,但是还是要回过头去搞可靠性研究,核心零部件研发,基础材料研究,测试流程甚至螺栓连接等一些更深层更基础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外资品牌经历过的,他们走过的路,我们统统都要走一遍,否则当前比较好看的市场占有率都是短暂的。我们真正能做的是他们的路是走过来的,我们的是跑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