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本事的被人伺候,没本事的只能伺候别人。在很多人看来,服务与伺候人可以划等号,仆人才会服务别人,所以服务低人一等。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出人头地,由伺候人变为被别人伺候。
中国社科院张斌先生在《从制造到服务:结构转型期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从制造到服务转型的拐点发生在人均GDP达到8000至9000美元的时间,而中国人均GDP在2012年超过了9000美元,应该从2012年开始经历“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
但是,很多行业的服务转型并未如期而至,在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里,服务的地位不高,这让中国经济结构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变得异常困难。如果你做销售,在很多人眼里就是高大上的工作;如果你做服务,你一定是个既没学历又没能力的人,不得不干这种受累又受气的活儿,因为你没有选择呀!
由于轻视服务价值,一些本土企业为促进整机销量,喊出“终身免费服务”、“买设备送服务”的口号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免费服务让服务技师成为地位最低的群体,收入低,压力大,后市场贡献比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服务后市场从业人员严重老龄化,新生力量不足,没人愿意做。
根据三一战略研究院《2021年工程机械行业白皮书》,行业中72%服务技师从业超过10年,仅9%低于5年。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维修服务工作,企业不认可服务价值,服务人员看不到职业未来,行业服务资源的缺口将会越来大。
我曾经问很多朋友,“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服务工作吗?”多数人只笑不答,潜台词就是“你在开什么玩笑!”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服务是没有其他选择时谋生的手段,而读书的目的就是可以不服务他人。所有公司的CEO都是销售或财务出身,你见过哪家企业的CEO以前是做服务的?
其实,世界已经改变,发达国家服务业贡献比已高达80%,与中国年轻人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独木桥相比,国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高端服务业,如:银行、保险、医疗、咨询、顾问、法律服务等,人工智能的研发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服务业中。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很少有中国人能理解江南春的这句话。富人帮助人是行善,穷人帮助人一定是为了糊口,但这个世界的分工专业度越来越高,高度依存,离开他人的服务就寸步难行,在某些方面你为他人服务,在另一些地方他人为你服务。
中国人看重产品的价值,却很轻视服务的价值,感觉服务的价值难以衡量,看不见,摸不着,花500元买一个零件很正常,可花500元维修设备一定嫌贵。一些人希望自己的工资年年涨,却要求乙方的服务费年年降,最好免费。
一些服务人员也的确是“生活所迫”才从事服务工作,他们不热爱服务工作,当然也做不好服务。很多企业的“优质服务”都流于表面,微笑要露出几颗牙,见面要说“欢迎光临”,表面看客户满意度很高,可是客户流失率却高居不下,证明优质服务仍然任重道远。
一些人听说我有德国博士学位却做服务工作,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仿佛我入错了行。直到今天我还在学习如何做好服务,还在追寻服务的意义,服务比我们想象得更重要、更有意义。
很多企业的高管在嘴上经常强调服务的重要性,却把大量的时间和预算投入到营销当中,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也远低于销售人员。企业把时间和金钱投在哪里,那里才是他们重视的工作,轻视服务的价值观让企业很难做好服务,也让很多企业在经济下行时面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