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路面养护方式主要是矫正性养护,即在路面已发生明显病害或局部结构性破损后才进行养护,属事后弥补的被动行为。矫正性养护错过了最佳的养护时机,养护工程量大、费用高、周期长,不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对交通影响大,难以适应我国养护需求庞大且养护资金不足的形势。为此,“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应运而生。
预防性养护概念的提出
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完好的路面或附属设施有计划地采取某种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达到保养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和改进路面功能状况等目的。
根据研究表明: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次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这一阶段称之为矫正性养护阶段。
道面病害示意
预防性养护的优势
预防性养护有别于传统的养护理念,其主要体现在两个观点:
1、让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延缓未来的破损程度,在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路面的功能状况;
2、在适当的养护时间,将适用的对策方案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
预防性养护主要解决合适的路面、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对策这三个核心问题。
预防性养护是路面早期的一种养护方式和理念,与传统的大中修等矫正性养护相比,预防性养护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降低养护成本:预防性养护一般是在路面基本处于良好状态或者早期出现某些功能性病害时进行,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养护成本和全寿命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一种具有较高费用效益比的养护措施。
2、利于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对道路周期性地采用预防性养护,有效地避免各种病害的扩大,保持良好的路面状态,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3、对公路正常通行影响小:预防性养护采取的是超前防范,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能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
转变思想,创新道路养护理念
充分认识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做好预防性工作的前提。预防性养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检测手段对路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对路面的使用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早期病害征兆,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才能确保预防性养护的效果。预防性养护必须在病害隐患出现征兆时及时进行,抓住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
预防性养护的措施
预防性养护的措施按照结构层厚度和应用时间可分为3大类:
早期预防性养护措施:如超薄微封层(雾封层)、微表处、碎石封层等;
中期预防性养护措施:如超薄磨耗层;
后期预防性养护措施:薄层罩面,复合罩面等。
超薄微封层(含砂雾封层)技术是一种采用具有高速搅拌功能的专用设备将一定比例配置的雾封层封面料、水、添加剂与细粒砂搅拌均匀制成含砂雾封层混合料; 再用具有高压喷洒功能的专用设备将含砂雾封层混合料喷洒在旧路表面上,是一种具有防水、防滑、防紫外线老化及美化功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超薄微封层(含砂雾封层)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机场跑道上,此技术无论在实际使用效果,还是在环境保护、设备投入、影响交通时间、经济效益等层面上都有着优秀表现。
超薄微封层施工对比图
预防性养护的步骤
预防性养护规划是指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措施,对适宜的路段进行维修,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预防性养护路段划分;
(2)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
(3)预防性养护时间确定。
其中,预防性养护路段划分主要涉及到指标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涉及到路面病害、预防性养护费用、施工质量、可靠性、环保等多方面的因素;预防性养护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路面的长期性能、公路用户所获得的效益及获得这些效益所消耗的费用。
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某一路段可能由于受到内力和外力的影响导致公路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到公路的正常运行,所以要针对这一路段及时进行维护,确保能够正常运行。养护则需要长期稳定的执行,不单针对已损坏的路面,对于未损坏的路面也要及时进行养护处理,确保公路能够达到更大的使用年限。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采取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对交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预防性养护能够有效地延长路面功能失效的时间,提高路面的使用时长,这对交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对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的加强,及时对路面进行养护维修,确保路面能够提供持久的交通流量,不断的提高交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