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4000吨起重机合同生效了,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疫情耽误了设计进度!”振华设计研究总院浮吊所所长王鑫给项目组工程师们加油打气。
从三月中旬到六月上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项目组的工程师们完成了起重机主要结构、机构和缠绕系统的设计任务。这个“大力水手”的雏形被工程师们“勾勒”出来,“别小看它,它可有着三项‘拿手戏’呢!”工程师们介绍道。
这个起重机安装在中交三航局一艘海上大型起重船的船体艉部,固定起重能力为4000吨,全回转起重能力为3000吨,为全回转变幅起重机,按照中国船级社《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2007》进行设计并入CCS级。
“我们在起重机的技术设计参数上花了很多心思。”王鑫介绍。首先,工程师们将起重机的吊幅从40米提升到了45米,大大提升了起重机的起重幅度,显著拓宽了4000吨级别起重机的使用范围,在行业内尚属首次。“具备该能力的4000吨全回转起重机,其回转能力可以和5000吨级的起重机一较高下!”王鑫解释道,这台起重机与其他相比,同样的幅度下可以吊的更重,同样的吨位下可以吊得更远,同样的幅度和吨位下可以吊得更高。“就好比一个人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胳膊更长更有力,可以拿起更远、更重的东西。”
第二个突破是首次在4000吨级别的起重机上配置了2套3000吨的缠绕系统和吊钩,通常来讲,这个吨位的起重机一般配置2套2000吨或2500+1500吨的吊钩,而主钩2*3000吨的强大吊重能力甚至让许多人都误以为这是一台标准的6000吨起重机。“这个设计主要针对海上大型风电桩的翻桩工作。”海上风电桩就像一支细长而巨大的铅笔,水平堆放在驳船上进行运输,待到安装时就要通过两个吊钩把它直立起来,也就是“翻桩”。翻桩过程中两个吊钩有一个“重头”,一个“轻头”;翻桩结束时,整根桩腿的重量最终会全部落在“重头”一侧的吊钩上,因此“重头”一侧的吊重能力决定了可以起吊桩腿的大小;如果2个吊钩不能同时满足“重头”的吊装能力,实际作业中起重船就需要不断地移泊来调整吊装位置。这个设计大幅提高了海上风电吊装的便利性,减少起重船在风场作业时的移泊次数,提高作业效率。“单侧吊钩的吊重增加50%,结构设计上会承受巨大的额外偏载,需要做很多优化才能完成。”王鑫表示。
第三项突破则是首次将4000吨级别起重船的船体通航高度降低到55米。正常使用情况下,该起重机通航高度约为78米,国内桥梁的通航高度大多在60米左右,因此无法到达一些作业海域。在配备人字架放倒功能后,以往常规设计可以将通航高度降低至60米,但是实际操作时受到等候潮水、暂停桥上交通等诸多限制。经多方讨论后,进一步将通航高度降低至55米,能更安全地从大型桥梁下通过,使起重机具备到更广泛水域作业的能力,也使用户具备承接特殊水域作业项目的能力,极大增加了起重船作业范围。
“为配合生产节点,主要结构图纸设计均有不同程度提前,其中圆筒体结构图纸为配合完成合同要求的超短周期,4月底就完成设计节点,仅耗时1个半月。”王鑫表示。顶着疫情压力,项目组仍旧确保项目整体设计按期完成。
这艘起重船建成后主要用于海上大型结构物的吊装和10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的桩基础施工,还能在海上进行大型组块、平台模块、导管架等海洋工程结构物起重吊装。这些特殊“技能”将会让该装备在我国风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彰显其“大力水手”的本色,也将为完成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