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全文提到了5次“基础设施”,其中2次是新型基础设施内容,3次是传统基础设施。对比2021年提到6次“基础设施”,整体稳定中又有一些新的趋势。2022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新年伊始基建迎来“开门红”
国家统计局3月15号公布数据显示,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12.2%,涨幅较去年全年扩大7.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6.7%,涨幅比去年12月扩大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7.5%,比去年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1.1%,制造业投资增长2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1.7%。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1%。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2.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3%,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2%,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8.0%。
2022年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与稳增长政策这两种正反力量互相影响之中,总体表现较前期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从内生经济动能看,需求端的动能仍仅为外需一项。消费领域,新冠疫情多地散发依然影响着服务业消费,而耐用品消费也进入增长放缓阶段,这都限制了消费总体继续恢复;投资领域,房地产投资受预期较弱影响而恢复缓慢,基建投资则在资金支撑下出现明显回升迹象。
后续基建头次增速持续高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涨幅比去年全年大幅回升7.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2.5%,加快21.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5.2%,加快4.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2%,2021年全年为下降1.2%。
随着国家稳增长稳投资政策持续显效,2022年除房地产开发以外的投资有望保持良好增势。从投资先行指标看,1月至2月份,投资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2.8%;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3.9%,自筹资金增长13.2%。
基建投资明显回温和资金层面的支撑有密切联系。2022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累计发行8775亿元,预算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预计为94420亿元,同比增长0.4%。
资金下达的同时,地方也在加足马力稳基建。据界面新闻统计,1月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公布2022年重大项目的投资计划,总额超过30万亿元,而且清单发布时间比以往年份早了2个月左右,开工也早于往年。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各地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发力重点项目建设成为各个省份今年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9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四川、贵州、河北、安徽等。其中,安徽、江西、浙江三省年度计划投资均超万亿元。
2022年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拉动对于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的需求,当前各地在加快复工复产,加大“两新一重”建设力度,制造业投资也在恢复,当前“稳字当头”的宏观政策正在形成增长合力,各类有利因素不断积累传导,支撑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增长韧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