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4600天。
1981年,19岁的李超满怀斗志加入徐工,从生产一线到营销先锋,从普通职工到优秀党员,他始终以“一根筋”精神钉在岗位上,把市场开拓摆在前头,把责任重担扛在肩上,为徐工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从一个突破到另一个突破
2002年,西藏阿里昆莎机场批准建设,施工招标公告一出,全球工程机械巨头迅速云集阿里,在进口品牌备受追捧的年代,国内品牌几乎毫无胜算。
“我不信进口的产品就一定行,我们在产品交付、售后服务、性能提升等综合性价比上,更有本土优势。”时任徐工科技兰州办事处主任、竞标组长的李超带着团队克服高原反应,走上了海拔4274米的待建工地,收集了详实的施工工况、气候条件等资料,为研发团队攻克高原、高寒作业技术难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针对性制定营销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过紧张筹备,徐工以最后一名进入评标环节。面对评标小组的质疑和刁难,李超临危不乱,详细讲解了徐工本土化的品牌优势、成套化的施工方案以及保姆式的售后服务,原本限定的5分钟时间,竟足足讲了45分钟,评标小组被深深折服了,最终徐工成功中标,总价值超3000万元。
时隔18年,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
“这一次竞标,我们是志在必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重围,在广东市场立足,才能让徐工品牌叫得响。”在广东某大型环卫公司的招标中,面对全球高端品牌的激烈竞争,李超和团队制定了符合性、专业化的营销方案,最终凭借品牌优势和完善的销售服务方案拿下了40余台产品订单,成为徐工装载机在该地区批量最大的一次销售,一举奠定了徐工装载机的市场地位。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16年初,李超调任徐工装载机广东直营公司。一直以来,由于广东地区本土工程机械品牌众多,加之邻省工程机械品牌的强势竞争,徐工装载机始终处于市场的边缘,一度面临能否生存的严峻局面。
面对困境,李超与团队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变革探索,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上规模”的发展路径,并先后制定实施了资产财务、销售业务、岗位职责等35项管理制度,并设立总经理信箱,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渠道,有效激发了员工融入团队、民主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徐工装载机在广东的保有量低,代理徐工,我的利润如何保证?”为了发展优质代理商,完善渠道建设,李超究竟吃了几次闭门羹自己也数不清了。经过深度思考和授权,李超和团队制定了“魅力徐工+品质徐工+价值徐工”的代理政策,在充分保证经销商收益的基础上,将风险将至最低。
经过不懈努力,5年间发展了一级二级代理商近10家,建成了竞争实力强劲、网点覆盖率高、高度认同徐工文化的营销网络体系。截至2020年底,徐工装载机广东区域市场占有率从五年前不足4%上升至20%,居行业第二位,其中多个地级市占有率稳居第一。
扎根徐工40载,今年李超收获了一枚象征着荣誉如金、初心弥红的五星年功纪念章。沉甸甸的年功章,是对他始终忠于徐工、奉献徐工的认可,更将激励着在营销战线上奋斗了二十二年的李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继续一步不松、一着不让地沉着应对,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