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山川之间的南脚村曾是贫困村,也是该县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村庄之一。全村307户1444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只有0.3亩,因该村地处山腰处,山高坡陡切割深,农业产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坐落在山腰上的南脚村
但就是这么一个自然条件明显苛刻的村庄,却在扶贫干部们的多年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剑河县乡村振兴的亮点村庄。走在南脚村宽敞的入户路中,总是能听到村民相互讨论着工程施工与挖掘机相关的话题。
“最近又有几个去学挖机,到时候又可以喊他们一起去承包工程了。”村民张胜明与他人讨论道,相比起以前的穷苦,如今村里个个靠着挖掘机搞工程,钱包都鼓起来了。2005年,时任村主任的张胜明通过学习挖掘机技术,购买了南脚村第一台挖掘机,而他也依靠这项技能,实现了增收致富,成为了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他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这让村中的村民看到了机遇。
南脚村挖掘机致富带头人张胜明
“村里搞不成像样的农业,没有地,出去打工没有技术根本赚不到钱,那就还不如学挖机碰碰运气。”村民们在之后的日子里,纷纷向张胜明请教,并投身其中。
直到2017年底,南脚村挖掘机数量已发展到了45台、铲车5台、工程车6台的规模,已然成为剑河县乡村内挖掘机数量排名前列的村庄。但因产业松散、各自为战,并没有抱团发展,虽然初具规模,却始终无法将优势发挥起来,难以形成特色,村民们依旧过着有一顿过一顿的日子,无法实现全村脱贫致富。
2018年,为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南脚村扶贫干部集体出击,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总结出了南脚村的优势、特点。
“地少就要转变思路,既然工程车多,那就让更多的村民去学习。”在第一书记及脱贫攻坚队长的带领下,扶贫干部们一起研究出了“技术脱贫+创业致富+务农辅助”的脱贫攻坚思路,将挖掘机产业作为南脚村脱贫攻坚的重点。
通过积极对接劳务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让南脚村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或自主创业,逐渐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挖掘机操作员、铲车操作员、包装印刷员、路桥建筑工等高新技术人员。
南脚村修建停车场时 直接让村里的挖掘机进行施工
还输送570多人前往广东省务工,引导了102人自主创业,平均月工资在7000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并直接推动了南脚10多个百万资产家庭的诞生。
随后,扶贫干部们通过考察,在向全国各地挖掘机、工程车合作社汲取了宝贵经验后,于2018年7月成立起村集体工程公司,让南脚村的工程车终于得以抱团发展。
2019年,南脚村脱贫摘帽,山村旧貌换新颜。
“现在有公司,再也不担心像以前那样找不到工程来做,每个月都排得满满的。”张胜明感慨道。
如今,南脚村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挖掘机产业知名度大幅提升,成为了剑河县当地知名的品牌,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发展到挖掘机71台、铲车15台、工程车19台的规模,培养了上百名的操作员,并带动群众就业31户32人实现增收致富,为剑河县乡村振兴工作开辟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独特道路。(本文转载自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