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没有三一、中联等龙头企业竞争,就没有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今天。多年来,在长沙,工程机械主机企业的竞争逐渐形成了本地“专属”配套供应链。围绕主机企业,全市聚集了一大批设计、研发、制造、检测以及后市场服务等中小型配套与服务企业,本地配套和协作水平稳步提升,工程机械集群效应随之同频共振。
三一多款主打产品展示
景气度高企,主机厂来势喜人
中联重科近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期内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至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41%至153.39%,有望创公司历史最佳一季度盈利表现。
受益于外部利好,叠加深耕领域的技术优势,2021开年以来,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核心产品大单接踵而至、产品交付不断,为公司带来了营收净利的大幅增长。
“继2020年全年营收增长35%后,今年一季度营收继续大幅增长。”三一集团泵送事业部副总经理陈静得意地告诉记者,今年三一集团营收力争超过1700亿元,冲刺世界500强企业。
陈静的底气不仅源自眼下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高景气度,还有企业自身拥有的完整产业链。王牌产品—混凝土泵车过去一直采用奔驰、沃尔沃等品牌底盘,如今其90%的底盘已使用“三一制造”。油缸、液压件也通过自主研发和其他产业链企业链协同研发实现了自给自足,从根本上摆脱了泵车关键零部件对国外的依赖。
盛泓机械研发制造的散料输送装备及系统集成
配套企业生产忙,订单充足
在长沙经开区的长沙星沙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沙机床”),车间生产繁忙。
2017年起,星沙机床连续四年在湖南工程机械行业零部件配套产值第一。企业生产轴类,板类,结构件,臂架类,钢丝绳类等多种产品。轴类,臂架类,钢丝绳类产量在全省零部件企业中第一。目前,三一起重机、星邦重工的设备钢丝绳全部由星沙机床供应,中联重科主机采用的钢丝绳则有四分之一来自星沙机床。
2017年,星沙机床新增全自动粉末涂装线,涂装后的机械部件可耐200度高温,表面三年不褪色,工艺达到国际水平。其涂装产品占据三一重工采购量的80%,中联重科的20%。“今年11月份企业投入新生产线后,生产出的涂装产品可实现10年不生锈。” 长沙星沙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开伟表示,“去年企业产值10亿元,利润7000万元。今年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本地配套产值15亿元。”
“我们和几大主机厂合作很愉快,联系紧密。”和陈开伟一样,湖南盛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亮表现乐观。盛泓机械是散料输送装备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商, 2006年就开始为中联重科设计生产混凝土搅拌站类产品。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为三一重机、中联重科配料机,皮带机的进行定制生产。
“去年企业产值5亿元,本地配套产值占80%,其中三一重工采购贡献了2亿元产值,中联重科7000万。今年企业产值增长50%以上,本地工程机械产品配套产值预计增长50%,超过6亿元。”陈小亮满怀信心地说。
专业机构聚合力,助推集“链”成“群”
毫无疑问,长沙是全球工程机械主机企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有4家企业入围全球工程机械50强,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位居前5强。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以来,长沙及周边乃至湖南区域,工程机械的供应链配套协同能力弱,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匹配和产业集群协同优势,成为各主机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是机械工程产业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的关键举措。
2019年7月,由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湖南大学、长沙银行6家单位发起成立了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促进机构”),作为产业集群促进机构。
促进机构以培育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目标,建立了集群高层定期协商机制,成功推动6大主机企业签订《主配协同合作意向书》,制定《集群供应商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规范》,促进了集群成员交流、增进了企业间合作、营造了互信文化、实现了资源互补和共享,改变了过去各企业单打独斗、互不往来的局面,产业集聚成效初显。
记者从促进机构获悉,2019年工程机械本地配套率长沙只有18%左右、湖南省30%左右。目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省内配套率为32.2%,其中6类零部件省内配套率超过50%,如散热器、管孔/孔板、轴/车轮/端盖、线束、电气件、电控等6类核心零部件均可实现省内采购。
工程机械产业本地配套率上升,这一变化令人欣喜。
“长沙要探索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加快抢占行业制高‘点’,延伸补强产业‘链’,构建高品质特色化产业生态‘圈’,建设协同开放融合的产业集‘群’。”长沙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海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