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摘抄自贝尔扎克在《贝姨》这本书中的一段。这应该是对唐明述教授最贴切的评价。
唐明述
混凝土里诞生的院士 简介: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5年获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研究。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重要课题碱-集料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建的快速法已定为法国和我国标准,先后为众多大型混凝土工程鉴定集料碱活性,提出可靠的
施工方案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碱集料反应”获198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一个“反应”研究了几十年,苦也是它,甜也是它 从初出茅庐到古稀之年, 唐院士一生都在研究一个课题——“碱—集料反应”。 这是一个什么反应, 值得唐院士为它痴迷?“上天入地搜寻遍”, 为它奉献, 不惜熬白了少年头? “碱—集料反应”,
指的是水泥中的碱与砂石等集料中的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膨胀开裂。它被称为混凝土工程的“癌症”:能使大坝、楼宇、立交桥等水泥混凝土建筑提早报废或遭到毁灭性破坏。因此,
国内外众多科学家为此皓首穷竭, 但是, 至今能做到的也只是延长混凝土工程的寿命, 而要彻底治愈它、战胜它尚需时日。 “科学研究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工科的研究更应直面生产实际。”这是唐明述培养人才的终极目的。中国之大, 建设之快,
为工科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给学生算了一笔帐:大型混凝土电站, 投资成百上千个亿, 如电厂混凝土工程寿命能超过设计年限,
那怕延长一年都有重大效益。对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改进,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一个蓄水量达百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或大跨度桥梁以及高层建筑一旦发生问题,
其后果及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经济帐可以计算, 而社会影响将无法估计。 聪明关键却在“傻子精神” 唐明述执教近半个世纪,
可谓桃季满天下。其中成为博士生导师或走上领导岗位的不在少数。“没有继承, 就没有创新,
非凡的创新来自于深厚的功底。还要加上气质、气魄。我们搞的是材料科学, 但基本的物理、化学、数学没学好, 就不可能深入。如今网上资料多得不得了,
需要选择, 而选择需要洞察力, 洞察力也来源于深厚的基础。现在大环境很好, 要想有所成就,
一定要加倍努力。”唐明述对自己的学生说:“有的人事业没有成就, 甚至是因为聪明得过头了一点。”聪明关键看用在何处, 功也是它, 过也是它。” “世界是傻子创造的。科学技术也是如此。 假如说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获得成绩, 那就是要有一点‘傻劲’。就是‘锲而不舍’。”当学生们求教成功的秘诀时, 唐院士常常这样回答。 唐明述一直在高校工作, 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从教本科生到1978年专带硕士与博士生。从他的传道授业中汲取了营养的莘莘学子以万计。他教书育人的方法, 主要是现身说法、提倡傻子精神。以此激励学生用傻子精神与混凝土工程的“癌症”作战, 为祖国成就一番功业。 传承与心愿 “老骥也知夕阳晚,
不用扬鞭自奋蹄。”2004年, 第十二届国际“碱—集料反应”会议将在共和国首都北京召开, 会议主席就是唐明述院士。“愿尽绵薄之力,
继续推动我国重大混凝土工程重视质量、延长寿命, 以造福于人类和子孙后代。”是这位与混凝土工程的“癌症”作战的领军人物不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