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碳中和就像5G,是一个跨时代的东西。如果你不去融入,就会被时代所孤立,就像很多老人被智能手机“抛弃”一样。
事实上,对于环保企业来讲,碳中和非但不是麻烦,反而蕴含着很大的商机,应该是积极投身其中才对。
如何投身?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已经有所行动,甚至有动作快的已经开始享受到碳中和带来的一波福利了。
这不,3月2日,受两会等利好因素影响,节能环保、碳中和概念股大幅走高。
巧合的是,同一天,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主题也正好是“低碳视野下产业新趋势”。
会上,不少环保企业介绍了自己在碳中和方面的想法和做法,范围涉及环境监测、大气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几乎涵盖环保产业的各个领域,很多做法都非常有借鉴意义,值得大家学习。
01 环境监测: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需求大增
碳中和带来的商机,首先可能就是体现在环境监测领域。
原理与几年前PM2.5治理带来的商机一样,治理好不好,数据说了算,监测是基础。
实现碳中和,一个重要的机制是碳排放交易。而要想进行碳排放交易,首先就要把碳排放量的数据说清楚。在这方面,国际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核算法,一种是实测法。美国以实测法为主,欧盟则是两种方法并行。
而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推进,我国市场对于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这些都将是监测企业的机会。
此外,参会的环保公司也希望进一步明确区域内的碳排放总量,提升碳排放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从而为接下来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提供数据参考。
除了最基础的监测,基于监测而衍生出来的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等也可能是未来的风口。
02 大气治理:从末端治理走向过程管控
数据基础有了,下一步就是开展治理工作。在这方面,传统的大气治理企业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业务线上,从传统的脱硫、脱销、除尘,到新增加的减碳,这些事都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客户线上,大气治理企业的客户大多是能源企业,而他们正是碳减排的大户。
当然,大气治理企业受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也是首当其冲的。环境商会执行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就表示,碳中和目标没提出之前,能源行业的规划比例是火电为主,新能源为辅;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整个格局刚好倒过来了,变成了新能源为主,火电成了补充。
03 污水和固废:成为“资源管理者”
提起碳达峰、碳中和,感觉都是监测和大气企业的事,与污水和固废企业似乎没啥关系,真的是这样吗?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表示,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讲,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升级改造的核心应该是“可循环”,要把从生活污水中收集进来的,过去看成是有害物质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技术、运营、节能降耗工作等,达到各项能源、资源的再平衡。
固废方面,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说,比如有的企业做家电分拆回收,这本身就是一个碳中和的过程。还有建筑垃圾,过去的房子都是钢筋水泥结构,一旦拆除,剩下的都是建筑垃圾,不好处理,成为公害。未来建筑都建成钢结构框架,填充材料采用可回收材料,所有的材料都是可再生的,那样就可以做到真正的碳中和。
从大方向上讲,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于一次能源的使用,因为一次能源大部分都是化石能源,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作为环境企业,表面上看是在末端治理,实际上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前端与末端的界别会越来越模糊。通过环保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逐渐引入循环经济,反过来优化源头的能源结构,这样一来环保企业也可以在源头减排上为企业做出很大贡献。
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过去10年,环保产业主要是围绕着PM2.5这个指挥棒在做事,目标是消灭雾霾。未来10-30年,则要围绕CO2这个指挥棒。
可能现在环保企业还无法讲出很多的碳中和故事,说出很多的商业模式等等,因为这个命题才刚刚提出来,也就3-4个月。但未来,环保企业肯定会围绕碳中和讲出很多的故事来。
毕竟,对于中国环保产业来讲,2021年只是“碳元年”,未来的路还很长。随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中国环保企业将面临与国企环保企业一样的问题,克服一样的困难。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环保企业一定会赶上或超过国际环保企业的水平,中国的环保产业也将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