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混凝土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孩子一样,他绝对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奶爸’!”中交马东铁项目六分部一工点试验工程师李志新对待混凝土品质的严谨态度,得到项目团队的公认。
由中国交建承建、二公局参建的马来西亚东部铁路项目是马来半岛上配合东海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交通干线,连接着马来西亚5个州和多个重点城市,是中马两国主要领导人合作推动实施的重大项目。为了交上一份优质“成绩单”,项目全员对工程质量严格把控,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说到对混凝土的管理,“奶爸”李志新有着一套自己的“养育”心得。他把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比作养育出生的孩子一般,从施工工艺、工法,到材料检测、配合比,再到监测监控、养护等各个环节,无一不悉心“照料”,“照料”的首要任务便是精心搭配“营养餐”。“营养餐”的成分包括水泥、砂、石、水、掺合剂等配料,而这每样“辅食”的“营养成分”,都要在拌料前经过李志新的仔细检测。
项目1号拌合站的大门外,经常会排起长长的车队,这些车辆运载着“喂养”混凝土的“食材”,李志新会对每车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将配料这个源头控制好。他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检测工作:取样、检测、复核、编号、留样……如果原材料的“营养成分”不合格,例如砂石含泥量超高,李志新就会毫不留情地让运输车就地返回,不留一丝“健康”隐患。
控制好配料源头还不够,“营养餐”的拌制,也要经过李志新的精心安排,进料顺序、搅拌时间、进料容量都有严格要求,在他看来,这样打造出来的混凝土才足够“强壮”。“混凝土出生地不同,体质也不同,别看凝固后的它们身强体壮的,其实刚出炉的时候它们很脆弱,一旦环境有所变化,就会‘生病’。例如在马来西亚,它们就特别容易‘发高烧’。”因地制宜给混凝土“退烧”便是李志新“养育”混凝土的第二大心得。
近十年的照料经验,让李志新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发病”机理了如指掌。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而混凝土导热差,聚集在芯部的热量不易散发,就可能造成内外温差大,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剧烈变化而最终导致裂缝产生,这可是工程质量“大敌”,一旦产生就将导致混凝土“终身残疾”。所以,在浇筑前一定要给混凝土“退烧”。而8月的马来西亚持续高温,平日里水管流出来的水都是热的,如果用常温条件下的水去搅拌,就会造成混凝土出机温度过高。对此,李志新有着娴熟的“诊疗”方案。
他先是将拌合水全部用深井冷水和冰块来代替,“喝”了冰镇水的混凝土,出机温度直接下降3度;然后,在承台内部预埋冷水管,浇筑完成后通水循环降低内部温度。这还不够,因白天气温高,混凝土入模温度相对较高,因此必须根据气候和现场条件调节工作时间,合理避开高温时段。
混凝土昼伏夜出的“体质”,让李志新不得不随时待命。在科塔萨斯2号特大桥承台、墩身连续浇筑的六七个小时里,李志新每次都会从深夜守到第二天凌晨,以便随时监测混凝土的“健康体征”——坍落度、粘聚性、包裹性、流动性等性能是否良好。浇筑完成后,还要随时给混凝土“体检”,利用提前预埋在承台内部的无线测温传感器和无线测温仪对承台实体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将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等变化摸得一清二楚。现场施工结束后,李志新还会组织召开总结会,进一步查找分析混凝土质量问题,以便改进提升。
从“出生”到使用,经李志新精心“培育”的混凝土,将会为马东铁项目打造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