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不愿谈及自己对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看法,毕竟身处其中,局中者迷局外者清是常有之事。所以这篇文章只能当做是个人的碎碎念,惟愿当局者迷,希望这个市场还能继续高速增长。
国内的高空作业平台的放量当然依托于新经济业态的不断发展,人工成本的上涨,安全法规的趋严的宏观背景下,新兴业态下的物流行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的大发展造就了细分市场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电子产业洁净室施工以及安装工程的繁复,工序多,要求严格引发了对高空作业平台产品的大量需求。号称为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的最后一篇蓝海,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所言不虚。然时至今日,产能的大规模释放,租赁价格的雪崩式下滑,巨头跑马圈地带来的挤压效应,这个市场不仅不是蓝海,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白热化竞争的刀山火海。
一 、租金价格的大幅下滑并不来源于寡头竞争,根源在于供大于求
2019年,高空作业设备租赁行业哀鸿遍野,矛头直指仍处在迅速扩张期的几家巨头企业,宏信建发,众能联合,华铁股份。10米剪叉设备的月租价格从3000一路下滑至2000,极端价格如1600,1200亦是层出不穷。以10米剪叉设备的成本而论,月租金到达2200水平线,基本上就不用奢谈回本,毕竟,做租赁生意不可能一年到头满租,更不可能保证每一单生意都能准时足额回款。
亏本的生意也要去做,还要抢着去做,无非基于机会成本过高,摊平固定成本的考量。而机会成本过高无非是因为设备闲置率高,能收点钱总比闲置在家强。而闲置率为什么高?无非是因为供大于求,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只能进行血淋淋的厮杀。
二 、潜在的市场需求释放需要漫长的时间与积累
看好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发展的,无非是因为珠玉在前。北美,西欧远超国内,分别约为60万台,30万台。对照第二产业每万人拥有高空作业平台量,国内数据对标发达经济体,未来保有量要到百万台的水平。
此言大谬,高空作业平台租赁生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富贵生意”,在经济发达地区能瓜熟蒂落,蓬勃生产。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却是举步维艰。否则何以解释,北美,西欧,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庞大的保有量,而又如何解释国内的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在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如此迅猛。
到达一定阶段的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才是根植富贵生意不断扩张的肥沃土壤。而国内的人均GDP到达发达经济体层次是一个极其漫长,艰辛的过程。认为以往50%高速发展,现而今再不济也有30%发展,无异于缘木而求鱼,刻舟而求剑。由此返观,认为市场保有量能快速增长到达30万台,50万台无异于呓语。
三 、高利润依靠的是市场周期而非市场地位
租金水平不断下滑下销售量还在不断增长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依靠的是大型租赁企业的飞速扩张与洗牌。然而,在一个进入门槛低,极度碎片化的市场,市场占有率高也绝不意味这利润率高。作为一个高固定资产,周期性的生意模式,依赖的是市场周期的变迁而非亮眼的市场占有率,那么有何苦非要追求市场集中度。
国内的租赁企业,喜爱提及美国的联合租赁,URI,依靠不断并购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在资本市场上一路狂飙。然而,翻看URI每年的财报,URI的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毛利高达40%,3年即能回本。是因为这个生意如此赚钱所以他才变得那么大,绝不是因为他如此大所以这个生意如此的赚钱。
根本逻辑的错误极易造成南辕北辙,身在局中之人或知或不知,无非实在未知的风险之旅上一路狂奔。投资总是要回归生意本质,做生意总是为了赚钱。一门传统生意,不想从客户身上赚钱而想从资本市场上谋取高额回报,成败机率自是大为不同。
镜花水月,叹你我枉自花光心计。
身在局中,自苦于每况愈下的租赁回报,棘手于一言难尽的惨烈竞争,焦头烂额,然而如文首图中所言,of course still love you。当然我依然爱着这个行业,惟愿这个行业能早日回到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