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媒体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直播,超五千万网友当起"云监工"。施工现场的吊车、泥罐车等大型设备深受网友喜爱,不仅拥有了姓名,甚至有了CP甚至同人文。网友的幽默才华,让疫情中煎熬的市民心里多了一分亮色。
“挖掘机天团”背后,还有一群不舍昼夜参与工程建设的驾驶员、交通协调员。他们的担当与汗水,让"挖掘机天团"不仅有超高颜值,更真正成为火神山建设的"加速神器"。
"小黄"驾驶员马家强
8小时不敢进水 驾驶室里汗流浃背
1月31日正午十二点,冬日阳光逐渐浓烈,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现场热浪翻涌。忙碌了一上午的挖掘机驾驶员马家强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从一平米的驾驶室走出片刻。虽然只穿着两件单衣,他的额头却是细密的汗水:"车里热,中午这会衣服都汗湿了。"
他告诉笔者,今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这8个小时里,他连水都不敢喝,以免跑厕所耽误工作。吃午饭也需要守着挖掘机"小黄",在旁边见缝插针地扒几口饭,匆忙咽下,然后继续开始挖掘工作。
马家强47岁,老家在湖南,近几年在武汉打工,也把家安在了武汉。大年初二,他在微信上看到朋友发起号召,加入武汉火神山医院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建设者大军。"当时我就觉得热血沸腾,虽然我和这里的任何人都不认识,但就算一个人,也要来出一份力。"
说起"小黄"这个名字,当了十几年挖掘机驾驶员的马家强忍不住笑了:"第一次感觉被这么多人关注,我觉得很自豪!"
"红牛"驾驶员王勇
24小时和没合眼 却不敢打个盹
下午两点半,王勇驾驶着一辆红色货车,正将一批板房材料运输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他紧缩着眉头,双眼已布满血丝,不断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虽然很累,但是我一刻也不会打盹,路上情况复杂,精神必须高度集中!"
34岁的王勇是黄冈人,目前居住在武汉,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一名劳务工人,有多年货车驾驶经验。他于1月30日下午3点左右来到工地,开始将附件中建三局二公司另一个工地上的活动板房运输至医院施工现场,拖了一趟又一趟,已连续工作24小时没有合眼,且还将继续忙碌下去。当记者劝说他停下来,打个盹休息一下,他说:"我不能停下来,板房不进场,工地的兄弟们就没活干!"
王勇坦言,家人也曾提出反对,担心在疫情高峰期到工地,会有病毒感染危险。但王勇丝毫没有退缩:"我们向'云监工'的网友保证,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安全、高效完成工作!"
"人肉红绿灯"张通渠
数百工程车一条路 指挥全靠吼
工程建设高峰期,每天有数百辆工程车出入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然而,火神山医院一侧临湖,工程车出入只有知音湖大道一条大路可走,如无协调合作,路面分分钟瘫痪。
知音湖大道一个工地入口,来自中建三局二公司华中公司的十余个员工组成了"人肉红绿灯",将出入车里安排得明明白白。
57岁的张通渠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一名项目安全总监。昨日下午,他守在知音湖大道通往工地的其中一个入口处。道路双向三股车道,最外侧车道已有不少暂停车辆,他将车辆协调到道路最内侧的一股车道中排队入场,中间则留出一条应急通道:"经过两天的经验,我们发现这样安排行车效率最高!"张通渠向记者介绍。
当然,也有驾驶员不听指挥,想要插队走应急车道。张通渠一发现有苗条,马上上前喝止,让驾驶员回归车流。不少工程车"块头大",调头、转弯不便,道路两侧不时有人流穿梭,他又当起指挥,帮助驾驶员顺利入场、出场。
与驾驶员交流需要不断大声吼话,一天下来,张通渠喉咙嘶哑;马路上尘土飞扬,还让他脸上还蒙上一层土沙,他时不时揉揉眼睛,揉出眼里的风沙……
据了解,张通渠老家在成都,为了参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他1月29日凌晨出发,独自驱车十七个小时逆行回汉。"我们一定会守好交通要塞,让我们的'挖掘机天团'最高效地运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