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有惊喜!
——斗山中国常务 罗成根
出品: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撰文:逄晓刚
“20万台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凭借着智能化等技术优势以及更加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20年10月,在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第20万台挖掘机生产下线之际,已入职斗山25年,现任斗山中国区研发总监的罗成根常务对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如是说道。
罗成根是在斗山于中国投产的第二年入职韩国斗山集团的。入职初期,他就因为出色表现,被公司选派前往欧洲和东南亚研学。在斗山工作的25年里,罗成根先后轮岗过多个研发团队担任team leader,负责咨询、TFT小组、技术专家论坛等众多技术工作。
在斗山工作这么久,罗成根从骨子里认可斗山文化,尤其是DOOSAN WAY所倡导的革新、挑战和执行精神。“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正是因为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去革新,全力去执行,才能实现持续地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 攻艰克难
斗山的经营战略是人才即未来,斗山独有的2G(Growth of People,Growth of Business)战略,寓意员工的成长是企业增长的基础,而企业增长又给员工提供更大的机遇,如此达成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基于此,长期担任team leader的罗成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办法,并与公司人力资源部一起推出了COP(community of practice)项目。该项目鼓励员工以团队形式开展课题,群策群力去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项目困难点由专家提供技术援助;在课题完成后根据员工的不同特长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培训,斗山的文化是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执行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罗成根举了个例子。2010年首尔连降大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阻碍。由于之前铲雪车都是从国外采购,存在诸多不便,首尔市政厅就想从国内选择一款铲雪车来代替欧美产品。斗山集团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一任务,而负责执行的便是罗成根团队。
“把信交给加西亚”,接到任务后,罗成根二话没说就带领团队启动了研发进程。没有相关经验,也没有相关技术储备,那就从零起步,最终团队仅用时短短三个月就做出了符合需求的铲雪车产品。
“对于研发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技术难题是不能攻克的,如果说有什么制约,那就只有时间了。”罗成根自信地说道。显然,DX60W ECO轮式挖掘机的推出,就是这一信念的产物。
应需而动 推陈出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老城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地要求挖机快速转场、干活不能损坏路面,还要快速更换多种作业装置,这就为轮挖的兴起带来了契机。
“我们到中国南部地区考察,发现轮挖在很多地方非常受欢迎,但那些品牌实力都不强,产品质量也不高,一般用两年左右就差不多该淘汰了,就因为价格便宜,就卖得好。”
为了争夺这一新兴的广阔市场,罗成根带领团队将更多研发力量倾斜过来,最终经过持续攻关,研发推出了DX60W ECO这一款价格亲民的“本土化”产品,它沿袭了斗山先进的轮挖和软件优势,延续了斗山产品一贯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无论是房屋改建拆除破碎、还是周边园林绿化,抑或简单的土石方工程,都能够轻松应对。
而对于这款刚刚推向市场就已经斩获颇丰的“市场新贵”,罗成根也寄予了厚望——“初步目标,单一机型一年卖到5000台吧!”
智能引领 决胜未来
展望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罗成根认为,无人化、智能化将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比如在施工前,通过无人机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测量,控制中心根据数据科学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再交由无人挖掘机、装载机进行施工。如此可以大幅降低施工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在提高生产力、经济性的同时,也能增加安全性。
“斗山产品目前就在大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早在2018年,斗山就率先向全球展示了基于5G通信设施的远程控制技术;2019年,又在韩国进行了无人化作业实验。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在中韩两国技术人员共同持续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斗山的无人化作业一定能成为现实。”
包容进取 乐享生活
早在2010年前后,罗成根就开始频繁地往来中韩两国,并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正式到中国赴任是在2018年1月,时至今日,他仍清楚地记得刚来烟台时遇到的那一场持续多日的大雪。“因为没想到要长期留在中国,只带了几件衣服,结果就被大雪堵在屋里了。那时我就感觉,这是在欢迎我呢,不希望我离开吧。”罗成根笑着说道。
如今,罗成根早已适应并喜欢上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他说,中国美味又多样的食物和水果、广博的地域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等等,许多方面令他着迷。工作之余,罗成根喜欢四处旅游交友,闲暇的时候,则会跟朋友们一起聚会交流,并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中文。
在罗成根看来,一方面以人才为基础,推动技术发展;一方面用产品拓市场,建立品牌信誉,持续引领智能化潮流的斗山,在未来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