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29期

-2018.03.01-

从一百元图纸开始的国际业务

出品: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从1958年山工机械的创业者们用双手在一片荒野废墟上建立起8间草房和5个敞棚;到1976年企业领导者凭借敏锐的眼光,将主导产品锁定在装载机;再到2013年,产品线扩展至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这一路走来, 山工机械深谙技术研发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在点、线、面不同方面的一点一点积累,山工机械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拓展企业的成长空间。

点:单刀直入瞄准市场空缺

1993年进厂,今年是山工机械研发高级技术专家郭金海加入公司的第26个年头。1958年正是中国计划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山工机械以小型农机具的制造和修理起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老厂长王国才看到了机械市场上的产品空缺,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用户访问,决定研制市场急需的轮式装载机。郭金海说:“但那个时候工厂里没有研发人员,1976年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按计划’生产工程机械装备,山工机械不在计划之列, 老厂长王国才几经奔波和周折, 最终花一百多块钱买到了一套装载机图纸。一支非专业团队凭借着一套图纸和一腔热忱,在老厂长的带领下苦战8个月,终于在1977年5月试制出第一台JZ425型轮式装载机, 自此山工机械走上了一条以装载机为主的技术研发之路。

1978年,初出茅庐的JZ425被冶金部选中,首批调拨的9台装载机被发往全国重点冶金部门配套使用。1983年JZ425的升级产品ZL25参加在广西柳州参加全国同行业500小时可靠性大比武,历经4个月的”鏖战“,其中出勤率、可靠性、噪声和密封性均名列同行业第一名。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专业的研发人员是绝对的稀缺资源,买回的图纸需要专业人士解读,山工机械的研发之路就从这一百块的图纸开始。以王国才厂长为代表的老一辈山工机械人再一次展示了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开创了一条人才培养之路。他们选拔了一大批有基础的年轻人,利用电大培训的方式,请科研院所的专业老师授课,培养出了一大批山工机械科技人才,也就是山工机械知名的“电大生”,山工机械和当时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的“缘分”也就从此开始。而后的二十余年间,山工机械通过自主培养、科研院合作与支持、人才引进等方式,使科研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个个怀揣着工程机械梦的青年学生也开始不断走进了山工机械,为山工机械“皮实、耐用”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当时来自天工所,国内顶尖的装载机技术专家王受沆老先生,对山工机械装载机产品研发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更为以后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到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的渊源,郭金海对能够成为王受沆老先生的弟子一直心存感激。“老王工”是王老先生在山工机械的代名词,老王工渊博的学识、严谨、扎实、谦恭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山工机械设计人员,并协助山工建立了自己的装载机技术知识体系。

1980年,山工机械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了第一台装置废料抓的装载机;1984年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了首台ZL25A型号装载机,
  该产品工作装置采用单板动臂、单摇臂、横制式举升缸,铲斗具有自动放平性能,属国内首例。

如今,郭金海也在继承和发扬着老一辈山工人“师傅带徒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很多他培养过的年轻人也已经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伴随和见证着山工机械的成长,郭金海坚信“以开放的思想开发产品,以创新的观念创造市场。”是山工机械的制胜法宝。

线:连点成线形成产品系列

1995年—2000年期间山工机械再投资1.2亿元,成功实施了国家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5个。“山工机械开始慢慢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1993年—1999年,产品系列还比较少,当时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也都比较低,因质量问题发生的返工、返修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也就是那个时候,还在质检处做技术员的郭金海在师傅贺宁志的带领下,几乎把每一个液压件都拆过一遍,再在试验台上进行测试,对着图册、说明书、教科书一点一点细致研究,重新组装,同时,还参与编制了几乎所有的装载机零部件的检验卡片,参与检验零部件,整机的试验和检验......——这个过程虽然很漫长和辛苦,但也为后来走向产品研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1998年由山工自主开发的F系列机型列入了山东省经贸委技术创新第一批项目。ZL50F装载机主要覆盖件采用流线型设计,驾驶室使用大圆弧玻璃、全密封结构;山工机械率先完成产品的升级换代,相继推出了ZL30F、ZL40F、ZL50F、ZL60F等F型系列产品。对于这个系列郭金海特别强调:“1998年F系列参加了北京的工程机械展,当时引起了整个行业很大的轰动,因为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宽视野驾驶室、先进的液压系统、优良的整机性能,引起了整个行业极大关注,改变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粗大笨重,直线呆笨”的形象,从国内装载机行业变得“靓丽多姿”,F系列也成为行业上很多厂家模仿的对象”

1999年郭金海进入研究所,从这时起,郭金海开始结识了老王工,也成为了杨总的学生,研读老王工的专著和杨总的学习笔记成为了郭金海每天晚上的必修课,老王工和杨总的言传身教,工作中的学以致用,使郭金海不断成长为山工机械研发的核心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完成了F系列的持续改进、E系列、G系列装载机、两头忙等整机和零部件的开发。
  随后,山工机械针对国内高端用户和国外用户开发了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多功能工程机械,2002年9月,为弥补山工机械产品单一缺陷,经市场调研,公司决定引进市场前景较好的压路机产品,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2002年10月,山工机械开始先后购进4台德国压路机部件, 进行厂内组装并销售,为今后生产压路机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技术储备。

z10.jpg


客户是衣食父母,山工机械历来以注重服务并在广大用户中享有很好的口碑,郭金海说:“差异化战略是山工机械早期实施的最为重要的竞争战略,其中包括了产品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山工机械是最早在市场上推出差异化产品的厂家之一。
  差异化就是在客户需要的时候给予定制,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当时推出的一系列差异化的产品,比如,岩石王、装煤王、掘土王、抓木机、抓草机等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在当时的细分市场可谓独霸一方,享誉一时。此外,山工机械的产品非常‘皮实、耐用’,很多客户都表示,恶劣的工况还是得用山工机械。质量过硬无疑是赢得客户口碑的又一指标。”

技术研发上的努力使山工机械成为原国家经贸委定点生产轮式装载机的重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线覆盖装载机及针对不同工况的装煤王、岩石王、高卸王等个性化产品。山工机械装载机历经D、E、F、G、H等多个系列,其中G、H系列装载机通过人性化、安全、绿色环保的设计,运用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z14.jpg


面:由线到面促进深入融合

2003年3月,山工机械与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结缘,2008年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05年,特彼勒在青岛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从全国顶尖工科院校招募研发“苗子”,为山工机械的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年青岛研发中心的青年俊才们已经成长为卡特彼勒乃至整个行业研发的中坚力量。

谈到山工机械与卡特彼勒的技术融合,郭金海有着自己的体会:“卡特彼勒最初看重山工机械的其中一点就是山工产品在市场上“皮实,耐用”的声誉,这与卡特彼勒产品经久耐用的品质追求不谋而合。在加入卡特彼勒大家庭前,山工和其他的工程机械厂家一样,站在门外看卡特彼勒如何做,极力模仿卡特彼勒,如今梦想成为现实,作为卡特彼勒的一员,深刻体味到百年卡特彼勒的伟大。完善的知识体系、人才体系、完善的研发流程、完善的验证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持续改进体系等,充分保证了研发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当然,技术融合的过程,卡特彼勒的严谨和中国市场的快速多变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摩擦和冲突,山工机械和卡特彼勒也正是在这种交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加入卡特彼勒之后,山工机械在保持其特色的同时,山工机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提升、产品系列的扩展、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是有目共睹的。”

目前,山工机械的产品线已由原来的单一装载机,扩展至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四大品类。2010年山工机械压路机上市,采用了卡特彼勒专利技术的豆荚式振动系统——可提高振动轴承寿命,延长保养周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2011年山工机械推出平地机,沿承了卡特彼勒的平地机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液压系统和关键结构件上。单以驾驶室而言,秉承了卡特彼勒设计理念的平地机操作杆间隙小,人体和操作装置之间的距离合理的优点,即使是复杂工况,机手也不会在驾驶室显得太过忙乱。

z16.jpg


114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州斯托克顿市,Benjamin Holt第一次对蒸汽驱动的履带式推土机进行了试验,这成为履带式推土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2012年承继了卡特彼勒多项专利技术的山工机械推土机进入市场,并采用了市面上领先的静液压技术,从操作体验角度来讲,静液压机型的转向不再需要先制动再换挡,带载时也可轻松实现快速转向,降低了功率损失和油耗,提升了作业效率。

2017年的北京工程机械展上,山工机械展出了面向海外发售、针对海外工况的个性化产品——SEM 512压路机和SEM 816森林型推土机。过去十几年来,卡特彼勒对山工机械品牌进行了持续的投入,借助卡特彼勒全球化的研发能力和视野,山工机械的研发得以根植中国、放眼全球。未来,作为卡特彼勒旗下的重要品牌,山工机械将在工程机械行业越走越稳,这是郭金海的期许,更是山工机械的目标。

上一屏
下一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