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的海外市场受到宏观经济的强烈影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化。政策、经济状况、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汇率波动都会对下游需求产生影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环境和趋势存在差异,因此对应的工程机械市场空间、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也各不相同。
一 行业概览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2023年出口金额达到485.5亿美元,同比增长9.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2024年上半年增速有所放缓,但出口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且海外市场需求增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长期海外空间依旧广阔,其中北美>欧洲>东南亚。俄罗斯和北非能源开采投资表现良好,“一带一路”沿线基建投资态势可嘉,亚非拉多国城镇化率尚低,印度住房建设处于上升周期,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潜力仍旧可观。
中国企业产品覆盖面广和性价比高,市场经验足,在零部件上具备优势,叠加“一带一路”优势政策,有望在目前尚低的市占率下获得持续增长。
二 主要出口产品
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中,整机和零部件分别占比68%和32%。整机中,挖掘机和工业车辆销售金额位列第一和第二,2023年分别占比19%和17%。不同区域对工程机械产品和型号的需求不同。以挖掘机为例,欧美和亚太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以微挖为主(主要用于市政、农场工况),南亚、印尼、拉美市场以中挖为主(主要用于基建工况),非洲中东区域、俄语区以大挖为主(主要用于矿山工况)。
三 区域市场分析
-
自2024年7月1日起,俄罗斯对部分卡车和工程机械设备的回收费大幅增加。变化主要体现在:
针对推土机,新增功率从600-800马力(441.39kW到588.40kW)的大型推土机子类的回收税覆盖,新设备/3年以上机龄的回收税费计算系数分别为29/130。同时,履带式拖拉机和履带式推土机的回收税计算系数进行了统一。
针对前置装载机和叉车,调高了功率从200马力(含)到250马力(147.10kW到183.87kW)的细分产品中新机的回收税费计算系数(从4.5调高到了10.3)。针对越野自卸卡车,功率超过200马力的自卸卡车提高了回收税费计算系数。功率从200马力(含)到650马力的,新车从 34.78调高到了49.3.3年及以上车龄的从51.12调高到了72.5;功率从650马力(含)到1750马力的重型越野自卸卡车,新车从41.3调高到了83.6,3年及以上车龄的从 52.8调高到了120;功率超过 1750马力的重型越野自卸卡车,新车从 61.1调高到了 139.4,3 年及以上车龄的从66 调高到了170。
24年7月俄罗斯宜布部分工程机械品类每年提高15%关税,预计将于2024年10月1日生效。不过仅针对俄罗斯本土自产化率高的品类,如部分装载机。对于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等自产化率较低的品类,回收费税率指数变化将延期执行。我们预计挖掘机的征税将不早于2026年增加挖掘装载机的征税将不早于2028年增加。目前国内主机厂商针对24年俄罗斯市场的备货已经相对充足,报废税对于销售的影响仍旧可控。
-
北美市场:尽管面临贸易摩擦等挑战,中国企业通过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优质服务,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
欧洲市场:中国产品性能逐渐比肩甚至超越欧美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产品上,未来有望在欧洲市场实现更高份额。
四 企业全球化战略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通过设立海外办事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实现全球业务布局。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和柳工等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海外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
国内厂商产业出海布局提速,海外业务潜力可期
国内厂商海外拓展成效显著,未来潜力值得期待。2023年,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海外收入同比增速分别19%/33%/79%/41%,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9%/40%/38%/42%,基于国内营收一定程度萎缩推高了海外收入占比,海外营收额仍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相较于国内毛利率,海外产品毛利率普遍更高(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且有进一步提升趋势。2023年三-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海外毛利率分别31%/24%/32%/28%,比国内毛利率高8pp/3pp/8pp/12pp。
五 行业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品质和国际竞争力,预计未来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增长。同时,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挑战,通过本地化运营和产品创新,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多链条的行业,需要密集的技术、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需要综合考虑产品供应与生产、研发、渠道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拥有清晰的海外战略和综合优势的企业,更有可能在全球市场上提升其国际地位。
结语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出海”之旅正处于收获期,随着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品牌有望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