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资讯中心 企业 厦门日报专版报道 | 极地勇士 冰盖上修车
厦门日报专版报道 | 极地勇士 冰盖上修车
2023-04-12 14:20:24 来源:厦工股份      推荐品牌:厦工

 

历时163天

行程6万余海里

为第39次南极科考保驾护航

37岁的肖观清是五上南极的勇士,时间总长1600多天;36岁的曾应根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征服“人类不可接近之极”;38岁的谢文毕首征南极,十分钟内成功处理发电机故障,保障南极钻探试验顺利进行……

从厦门到南极,距离超万公里。沿着师父盖军衔的足迹,厦工股份的机械师们远征万里,战风斗雪,勇闯“生命禁区”“白色沙漠”,护航南极科考,在极地绽放着别样青春。

4月6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圆满完成此次科考机械保障任务的厦工机械师也成功返厦。

黝黑的肤色,这是南极强烈的紫外线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近日,在厦工股份,记者采访了凯旋的三位机械师肖观清、曾应根、谢文毕,另一位队友王荣辉依然在南极执行保障任务(本报今年1月29日A05版报道过他的南极故事)。

每一次出征,他们都冒着未知的巨大危险。在南极,除了有“冻死人”的冷、“吹跑人”的风和“吸不够”的氧,白雪之下还分布着几十厘米到好几米不等的冰裂隙……

一起来看看三位南极科考勇士们

精彩南极科考故事吧

? 01 ?

五上南极 总时长超1600天

【南极经历】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肖观清执行了3次南极科考越冬任务、2次度夏任务,在南极时间总长达1600多天。此次出征南极,他担任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罗斯海新站车辆机械师。

“只要有需要,我就上。”这是肖观清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你很难想象,37岁的他已经五上南极。“我是南极的常客了。”他笑着说。

肖观清与南极的不解之缘始于2011年。12年来,他五上南极,总时长超1600天。

每次南极考察,海冰卸货都被考察队视为一场“攻坚战”。海冰的厚度约1.2米,四处暗藏着冰裂缝,冰裂缝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大海,一旦掉入,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已是南极的“老司机”,但回想起2022年12月的海冰卸货,肖观清仍心有余悸。

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相对较低,卸货运输便在夜间进行。肖观清和队友驾驶着载重7吨多的雪地车,往返于雪龙船与中山站之间的海冰上,“运输过程中车子不能停,多跑几趟,雪面便容易化,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得时刻绷紧安全弦。”肖观清说。经过6天6夜的持续奋斗,1120吨的科研设备、生活、工程等物资被成功卸下。

南极的恶劣天气像家常便饭一样。“哪怕全副武装,在户外维修几分钟,手便冻得没知觉,等回到屋内,半天才能缓过来,手指才感到麻疼。” 肖观清说,在南极中山站,他经历过的最低温度达零下44℃,最大风力达每秒41米。

南极条件艰苦,休息时,肖观清放松的方式,就是到队友房间串串门,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在跟机械打交道。

生活中不善言辞的他,只要一有时间就研究机械,是个“机械痴”。他几乎操作遍了中山站上的30多台车辆、罗斯海新站的13台车辆,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滑移装载机、履带吊车、矿卡、小四轮摩托车等,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全能机械师。甚至,钻孔机出现故障,他也能出手解决。

“钻孔机的钻头拆不下来了。”今年1月,一个施工中的难题交到了肖观清和队友手上。一开始,他们用大锤拆,但钻头纹丝不动。怎么办?他们想出了一招:用两台挖掘机压住钻杆,再用铲斗去拆,在2个多小时的努力下,最终成功将钻头拆了下来,“在国内,配件到处可以买到,不行可以求外援。在南极,条件、资源有限,只能查资料,自己摸索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肖观清说:“每次把设备修理好,我就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也感觉不到工作的苦与累了。”

每次出征南极,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半,这让肖观清顾不上家庭,他表示,有过遗憾,可是想到自己能为祖国极地事业尽一份力,便无怨无悔。

? 02 ?

“机械专家”曾应根

76天行遍南极内陆考察区域

【南极经历】 曾应根两次出征南极,此次他担任核心科考任务——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内陆考察的车辆机械师。去年12月29日,他和队友征服了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2022年12月29日,曾应根和队友成功登上海拔4093米的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征服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当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他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小时候,我负责维修家里那台时常‘掉链子’的自行车,没想到,如今我竟然到南极修机器了。”曾应根打趣地说。36岁的他,从一名普通装配工成长为“机械专家”,曾在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拿到装载机组别的金牌。过硬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突出的应急能力,让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参加南极科考的机械师。

回想起此次漫长而艰辛的南极内陆考察之旅,曾应根用“有惊无险”来形容。

中山站出发基地、泰山站、昆仑站、格罗夫山……在76天的时间里,他驾驶雪地车带着科考队员走遍我国当前所能到达的南极内陆考察区域。

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在南极内陆高原地区,明显的高原反应袭来。人难受,但作业不能停。怎么办?减重、减慢,一切慢慢来。“平常能搬100斤重,在这里就只能搬50斤重。平常能走10米,在这里就走5米。”

格罗夫山是南极内陆考察的最后一站,这里冰裂隙密集,有着“地狱之门”之称。“向前踏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必须胆大心细多观察”。曾应根告诉记者,有些冰裂隙可以提前预判,就另找路线,但大多数的冰裂隙被浮雪覆盖,难以查看,车开过去才能发现。

冰裂隙究竟有多骇人,曾应根有亲身体验。“前面有冰裂隙,但没有别的路可走了,我只能加大油门提起速度往前冲。”经过冰裂隙的时候,他明显感觉车头往下坠,车后的雪橇有很大的拖坠感,“我很快调整方向,让车子跟冰裂隙垂直90度,最终成功通过。回头一看,那个冰裂隙有2米多宽,现在想想都后怕。”

时间紧、任务重,此次南极内陆考察后勤保障压力大,曾应根和另外两名机械师,成功保障7辆雪地车、2个内陆发电舱的安全平稳运行,为南极内陆考察打下坚实基础。共计76天的考察时长,创造了我国内陆考察历史上单次内陆冰盖考察的最长纪录。

在南极,业余生活比较枯燥,曾应根告诉记者,南极内陆考察期间,休息时就是聊聊天,偶尔玩下牌。在中山站,可以打打篮球、台球,做做健身运动,“苦中作乐,也别有滋味。”

◎曾应根调试仪器设备。

? 03 ?

“南极新兵”谢文毕

10分钟内修好发电机保障钻探试验

【南极经历】 谢文毕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此次担任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中山站车辆机械师-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罗斯海新站车辆机械师。

“我走的时候,小孩才到我肩膀高,等我回来的时候,小孩已经高过我头了。”首次出征南极、离家520天后归来,谢文毕充满感慨地说。

谢文毕的另一个身份,是厦门厦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美洲区服务主管。他跟随厦工设备,足迹遍布亚洲、欧洲、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磨炼了他过硬的技术本领和稳健实干的品格。

初到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 让这位“新兵”着实吓了一跳。连续56天的极夜,太阳落下去不再升起来,户外伸手不见五指。漫漫长夜里,谢文毕依然忙碌——一场大暴雪,很快就会把冷库、集装箱整体掩埋,他总是第一时间驾驶车辆,在黑夜里把积雪清理干净。

最具考验、最惊心动魄的时候,则是在中山站附近达尔克冰川连续36天的野外作业。科考人员在这里钻取冰心提采冰下湖水样,用于研究生物进化、地球气候变化以及南极冰盖的演变,这是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谢文毕负责营地保障任务,除了保障机械运行和发电,还主动当起了厨师。

冰钻正在作业,发电机却突然停电!这意味着什么?“钻探设备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发电机一停电,不仅没办法提采水样,深入冰下500米的钻探设备也会被冻住。”

情况紧急,给谢文毕的时间只有10分钟!而此时,“地吹雪”越刮越烈,冰雪打到脸上先融化再结成冰,如同刀割般难受。漫天风雪中,他静下心来,认真检查,很快便发现是熄火电磁阀失灵导致发电机熄火。“我马上启动应急机制,先将另一台发电机启动,然后再来修复”。站上没有配件,他便把发电机改装成手动方式,这样便不受损坏配件的影响。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等他完成任务松口气时,才发现双手已冻得通红。

在极端环境下连续作业,冰钻也多次出现故障。凭借丰富经验,谢文毕快速解决一个又一个设备故障,保证了样品获取的连贯完整性。

就这样,他们在冰盖上坚守了36天并且度过了2022年春节。在化冰取水、食材缺乏的条件下,谢文毕还为辛苦作业的科考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水饺、五香牛肉、小鸡炖蘑菇、土豆丝,做了8个菜,加两样小食,寓意十全十美。”谢文毕笑着说。

此次南极钻探试验,获取了珍贵的试验数据,同时使我国冰下湖探测技术迈入国际一流行列。“野外试钻期间,谢文毕工程师表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机电维修能力,成功保障了发电设备和通行车辆的安全,有力地支撑了科考任务。”2022年9月8日,负责此次钻探测试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专程给厦工股份发来感谢信。

◎谢文毕在修理雪地车。

背景链接

厦工连续31年助力南极科考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组织实施了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考察期间,来自国贸控股集团旗下海翼集团厦工股份的4位机械师,凭借硬核的专业实力,圆满完成中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以及南极内陆考察的车辆运输、设备维护等后勤保障任务。厦工股份也成为历届参与极地科考厂家中单次派出人数最多的企业品牌。

厦工股份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31年助力国家南极科考活动,并涌现出全国劳模盖军衔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截至目前,厦工机械师先后有20人、多达39人次参加南极考察,厦工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挖掘机、叉车等先后助力南极科考事业的设备保有量达15台套。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孙波表示,几代厦工人前仆后继,贡献了最精干的机械师和最优质的机械产品,有力保障了每一次国家极地科考任务的圆满完成。

自1995年起,厦工股份在南极长城站服务的厦工ZL40装载机,至今还能正常使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厦工产品可以一次性启动;产品没有出现大故障,从没有“趴窝”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厦工股份这些年来持续践行着“真实担当、使命必达,南极科考、厦工同行”的责任与情怀,公司随海翼集团加入国贸控股集团大家园后,将继续传承盖军衔身上的大国工匠精神,践行国贸控股集团创先文化,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后参与讨论 1/100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创建于1951年,1993年12月由厦门工程机械厂改制为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15)。  厦工拥有厦门、焦作等研发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小型机械等产品的骨干大型一类企业。  六十九年来,厦工敢为超越,变革创新,先后赢得了多项重量级荣誉:“厦工及图”商标先后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厦工产品多次获得“厦门优质品牌”、“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厦工多次获得“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装备中国功勋企业”等荣誉以及“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1年福建省质量奖”等殊荣。
进入品牌专区
热搜词按照字母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
21-SUN公众号
铁臂商城手机端
铁臂商城公众号

掌握全局,把握市场

买设备,就上铁臂商城!

为用户提供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查询、设备询价、产品投诉等服务。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创建于1951年,1993年12月... 查看全部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