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1月11日,“筑就百年路 开启新征途”安徽省第五届公路摄影大赛深入基层走进黄山,来到歙县省道S347南源口路段养护现场,采访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歙县分中心牌头道班班长郑健山。他1997年成为一名道班工人,因敬业奉献,今年7月上榜“黄山好人”。
郑健山说,从一开始的懵懂少年,到现在干了24年的养护公路的道班工人。最大的心得是记住了父亲的座右铭。他1997年成为一名道班工人时,父亲要他:“做事就要把事情做好,认真去干每一件事。”他的父亲是一位干了40年的老养护工人,历任养护工、道班班长、施工员、机械手、片区领工员,获得的奖励证书一大摞。
郑健山在省道S347路边修剪绿化树。
入职5年,成为全市最大的中心道班班长
初入职的郑健山,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日晒雨淋的工作环境,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许的失落,也想过逃避和放弃。可是,领导的关心和鼓励,“老公路”父亲的教诲,特别是老百姓对畅通公路的期盼和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肯定,让他慢慢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
郑健山开始热情地投入工作,学习养护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各种养护机具的操作使用,并很快成为道班的骨干。在2002年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中,勇敢地参与班长竞聘并脱颖而出,成为黄山市最大的中心道班牌头道班班长。
牌头道班,除承担本辖区(G233线22.3公里、S347线南大路12公里)养护任务外,还承担了S347、S349、S474线共55公里的路面小修任务。多年来,郑健山带领养护人员一次次完成了保通保畅任务,有力发挥了在重点路段应急保畅主力军作用。
自主创新提效率, 受到省公路中心表彰
在开展日常路面修补工作中,以前主要依靠人工炒拌,加热拌砂石需一个小时,接着人工加沥青翻拌,半天只有能拌和0.5立方米沥青料,修补十几平方料坑槽,既费时费力,还浪费材料。
郑健山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带领一帮人自己动手,利用原修理车间的设备和废旧材料,自行设计,共同制作了简易沥青拌和机和沥青运输保温箱,经使用取得了成功。不仅将沥青拌和料拌制速度提高了3倍,还解决了远距离沥青路面快速抢修难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该机具还具有操作、维修方便,投资很小,经久耐用的优点,对节能环保也具有重要意义。《小型沥青料拌合机》项目,在全省公路系统“科学发展在身边,我为细化管理献良策”活动中获优秀奖,受到省公路中心表彰。
郑健山和同事们正在养护的省道S347。
一场大雪一场大雨,两次抗灾抢险保畅通
郑健山说,24年的养护公路保畅通中,有两次难忘终生。
2008年冬季,一场大雪给公路造成致命的打击,车辆受阻,交通中断。灾情就是命令。郑健山下午5点赶到县盐业公司装运工业盐。搬运工已经下班,只能自己一包一包地装上车,连夜运送到竹铺道班后,立即冒着风雪投入到抢险保畅战斗中。凌冽的寒风如利刀,割裂了他的嘴唇,冻僵了他的面颊。由于长时间处在低温冷湿的环境中,加之疲劳过度,他摔倒在雪地里,腰部受伤。可他一声不吭,践行着公路人“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职责。当看到受阻的车辆在他们的护送下通过越岭路段时,他才在同事的搀扶下去医院。
另一件发生在2020年7月7日,歙县发布50年一遇洪灾。G233国道城区段路面积水很深,富资河桥栏杆大部分毁坏,多处路面泥沙淤积,多处涵洞堵塞,部分路基被冲毁,部分交通中断。郑健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道班人员迅速行动,争分夺秒抢修公路。保障高考考生和考务人员生命安全。这场抢修战持续3天,忙起来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他的肠胃病、颈椎病诱发了都不肯休息,他说:“在危险时刻,在紧要关头,我们党员就应该站在一线,冲锋在前。”
郑健山专注公路,守护公路,24年如一日养护公路,用满腔的爱,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各级公路行业部门和过往司乘人员的赞赏。多年被评为省、市、县交通公路系统先进个人。国道G233歙县段创建成了“省级文明示范路”,牌头道班获“评全国文明道班”、“安徽省模范班组”和黄山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2021年7月,郑健山获评敬业奉献类“黄山好人”。
王雯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许大鹏 江振焕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