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资讯中心 企业
柳工是如何炼成的?
2021-09-0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以前我们去找很多大企业合作谈项目,他们都不咋搭理我们。现在他们都很积极,争着要来和我们谈合作。”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笑着说,“距离总书记来,不过几个月,已经有超200批各界人士来参观柳工,了解柳工的发展和党建工作,重温总书记走过的路线。”

“不咋搭理”应该是谦辞,作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柳工的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在各类工地十分常见,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关键工程项目中也可见其身影。

或许因为身处广西柳州,这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此前一直略显低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6日的到访,无疑把柳工推到了聚光灯下。

“在今年5月的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很多客户、行业专家,以及媒体对总书记检阅过的设备十分感兴趣。”柳工国内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捷说。

这种关注可能助推了柳工的业绩增长。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柳工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良好增长,已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左右,位列“全球工程机械50强”第15位,国内、国外市场双线飘红增长,多条产品线产销创历史新高,海外业务整机销量同比增八成。

你很难把现在这个员工过万、国际化的柳工——外籍员工占到10%,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比最高时达到30%——和1958年那个527名上海工人创建的“支边小厂”联系起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比柳工厂房大好几倍、工资高好几倍的企业,没过几年就倒闭了。”曾光安感叹道,“很少有装载机企业能长期存活,但我们柳工就活下来了,且装载机产品一直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全球竞争力也非常强。”

柳工为何能突出重围、持续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工考察调研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搞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党建引领,这些关键词点明了柳工一步步壮大的脉络。

“产品今天不出新,企业明天就关停”

用不间断的创新开拓市场

“在我们工作的现场,头顶的标语就是‘产品今天不出新,企业明天就关停’。”柳工大型挖掘机总装厂生产计划高级专员严德富说。他在2007年加入柳工,今年从一线生产工人转岗。

这种追求创新的紧迫感,可能从一开始就刻进了柳工的基因里。

1958年,500多名建设者从上海来到柳江西岸,建立起了柳州工程机械厂(柳工集团的前身)。1966年,柳工成功试制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由此开启我国装载机自主研发之路。

“十三五”期间,柳工研发投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长,申请技术专利成果1358项,成功研制全国首台5G智能遥控装载机,并把新一代绿色纯电动智能化装载机、挖掘机推向市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参与“天眼”、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

接受考察调研的纯电动、尾气零排放柳工856E-MAX装载机,是了解柳工研发创新的好切口。据悉,该设备获得了“2021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技术创新金奖”,是电动装载机领域中唯一获奖的产品;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产品销量和性能经过批量使用和验证的电动化工程机械设备。由柳工主导起草、编制的电动装载机、挖掘机行业标准,填补了全球行业空白。

“5年前我们就开始做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也是走批量化上市最早的企业。”柳工全球研发中心高级项目工程师邵杰说,语气里带着自豪,他在2011年通过校招加入柳工。在半消声实验室中,邵杰坐在856E-MAX的驾驶室里操纵机器演示了噪声测试过程。在相同的工况下,无论驾驶室内外,该款装载机发出的声音都比要求最严苛的欧盟标准还要低10%。

“很多企业可能目前还处于研究和试制样机阶段,我们的产品已经走向市场,销量还不错,已经有出口了。”邵杰介绍说,“放在3到5年这么一个周期来算的话,新能源产品用起来还是比加油便宜。新能源产品零部件的数量,要比传统产品减少很多,这样整机的整体质量和性能会提高。”

在国家战略工程项目川藏铁路中,面对长大隧道多、海拔高的挑战,柳工电动装载机和挖掘机凭借安全环保、强劲有力、高效节能等性能优势,成为了川藏铁路的实力担当。

柳工能够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其重视技术人才、研发人员也密不可分。

“我从2011年进入柳工,就接触到了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事研发技术这一块,只要出成绩,就能获得领导的认可和奖励。今年的柳工技术创新大会上,我们的明星产品经理们就得到了董事长现场颁发的奖励。”邵杰说,在柳工,研发技术一直是公司高度重视的板块。

“在我们公司,技能、技术大咖的待遇,比经理层还要高。”严德富说。

从戴着草帽在室外测试,到吹着空调在电脑前获取数据

用智能化、自动化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

如果你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走进柳工挖掘机装配厂,会见到智能配送小车正在生产线上配送物料,机器人正在焊接和涂装结构件,还可以在装配线的生产显示屏上,通过柳工制造执行系统(MES)看到各个工序生产情况。

“以前我们要查阅某辆车子(设备),可能要打电话,然后人工跑去现场查看,才知道生产工序到哪一步了,哪个工序可能出了什么问题,费时费力。”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严德富,对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效率提升深有感触。“现在有了MES系统,在软件上就能精准查到某辆车子什么时候上线,什么时候入库,现在进行到哪一步,接下来该做哪些工作就很清楚了。一辆车子的整个生产周期,都在信息化系统里有很好的记录和管理,这样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在柳工,这样的升级覆盖了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刚进厂的时候,条件确实艰苦。比如说我们做噪声实验,要到一个很远很偏僻的安静地方,选用路面做测试,夏天高温的时候,我们就戴草帽,如果是树多的地方,蚊虫也特别多。那时候仪器也比较落后,手持设备,人工检查。”邵杰讲述他加入柳工以来,实验条件的变化。

“到2015年,我们有了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了很多国际一流的实验台。现在我们在实验室里面,可以开着空调,看着电脑,按一下按钮,然后去获取相应的测试数据。”邵杰介绍说,这样获取的数据更有效,以前在外面做实验,刮风下雨的时候会干扰数据。现在可以全天候随时进行实验,以前在室外,下大雨或者是刮大风的时候,一些实验想做也做不了。

近期开工的柳工装载机灯塔工厂,则是柳工智能化升级的又一关键举措。

据了解,柳工装载机灯塔工厂项目将新建厂房11万平方米,改造厂房9万平方米,建成后厂房面积累计达到20万平方米,实现年产3万台高端装载机能力。

“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驱动下,最终实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运营成本降低15%,质量水平提升45%,产品制造周期减少40%,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40%,直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2%,并将实现产品100%按时交付。灯塔工厂建成后,人工将减少20%左右。”曾光安说。

“企业也有自己的一部分啊,也会更尽心尽力”

在坚持党建引领前提下,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些关键的核心员工是持股的,一些主管的领导也是持股的,主人翁的感觉自然会强一些。”邵杰介绍混改和持股对士气的激励,他也是持股核心员工之一,“企业好,自己收益也才会好,也就会更尽心尽力。”

今年8月,国资委网站编发“国企改革样本”系列报道,柳工名列其中。

1993年,柳工上市,成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2019年,柳工对1600余名骨干员工授予1855万股的限制性股票,实现广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零的突破。

2020年,柳工坚持党建引领前提下,成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了柳工股份、欧维姆等6家子公司整合进入混改主体,柳工集团持股51%(保持广西国资绝对控股),并成功引入7家高质量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31.92亿元,同步开展员工持股,1274名骨干员工参与持股,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国企优势+市场化机制+战略伙伴协同”的广西国企改革发展新模式。

据柳工集团董事会秘书覃勇透露,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推动员工持股,是柳工混改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重点意向投资者也要求柳工骨干人员,特别是管理团队持股。最终柳工做到了员工出资先于外部投资者全部实缴到位,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参与混改。

2021年一季度,柳工产销创历史新高,海外业绩增长近50%,充分展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动力。

国际订单“供不应求”

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走国际化之路

“我们现在的国际订单情况,可以拿‘供不应求’来形容。”严德富在介绍柳工海外销售情况时难掩兴奋,“前一段因为扬州疫情的原因,一些物料跟不上,我们都没有足够多的设备提供给国际业务中心去销售。”

这和柳工早在近20年前就寻求国际化密不可分。

2001年,中国加入WTO,次年柳工提出,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当时曾光安接手海外业务,带队走访国际市场,在北非的摩洛哥发展了柳工第一家海外代理商。

出海之路远非一帆风顺,2005年柳工与沙特AHQ公司的合作洽谈便是一例。对方坚持要求,柳工装载机的散热性能要达到世界一流品牌的水准,这击中了早期中国装载机产品的软肋。为此,柳工专门派遣了一支精干研发团队到沙特实地考察施工状况,改进产品,此举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柳工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多家经销商、19条整机产品线、13个海外子公司、5个全球研发基地;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连续6年保持40%增长,海外收入占比最高时达到30%;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柳工业务覆盖率超过85%。

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柳工在海外市场依旧实现逆势上扬,凭借持续深耕“一带一路”,海外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5%,海外累计发运设备突破10 万台。

有自主研发保证的供应链安全是柳工出海的底气。

多年来,柳工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使核心零部件体系在产品全价值链过程中完善、形成,并实现独立自主可控,能够为整机产品提供全套动力、传动、液压、操控和执行系统解决方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曾光安介绍,在总书记考察时,他曾汇报过柳工的供应链安全情况。

“总书记对工程机械行业很熟悉,问我们装载机的零部件是不是完全掌握了技术。我回答说,过去有些零部件还依靠进口,但是现在我们每个螺丝钉都是中国制造。”曾光安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8月下旬,柳工再次迎来一批青春洋溢的新面孔——2021年新入职的大学生。

“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勇气和创新,铸就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级企业,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曾光安如此激励他们。

据曾光安透露,在“十四五”期间,柳工计划进一步在广西和柳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团,来提速广西制造在中国和全球的水平,同时也为未来柳工二三十年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标签: 柳工 利润 增长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后参与讨论 1/100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958年创立至今的60年间,柳工始终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从1966年推出中国第一台现代化轮式装载机开始,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如今柳工已成长为一个拥有19条不同产品线的企业。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每一个艰难的挑战,视作发展的良机。无论是炎热的撒哈拉沙漠,还是寒冷的南极,都被我们打造的强悍设备逐一征服。此外,我们也深知:一切卓越设备,都只为客户的需求而存在。所以,在保障出色性能的同时,我们的产品亦秉承人性、易用的设计理念,使您的工程项目可以快速、顺利的开展。  对可靠品质的不懈追求,是柳工的立信之本,也是柳工的发展壮大之钥。如今,柳工在全球拥有20个制造基地,9500多名员工,5个研发基地以及13个区域配件中心,处在技术、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前沿。  想要赢得客户的满意,值得信赖的服务与优秀的产品一样不可或缺。作为行业内具备最完整全球经销网络的企业之一,柳工拥有遍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经销商,随时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支持。  未来,柳工会一如既往地倾力打造与客户的长期伙伴关系。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面对何种难题,我们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与服务,都将助您轻松化解难题,创造非凡价值!
进入品牌专区
热搜词按照字母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
21-SUN公众号
铁臂商城手机端
铁臂商城公众号

掌握全局,把握市场

买设备,就上铁臂商城!

为用户提供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查询、设备询价、产品投诉等服务。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958年创立至今的60年间,柳工始终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从1966...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