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7月,XGC88000四千吨级履带吊首次进入工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三台进入市场,近8年时间,大江南北,出海回车,每一台产品全部是无缝施工,从未有过一天的闲置;甚至一个项目才刚进场,早已被规划好下一个、甚至下下个项目了——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式起重机,除了这神一样的吊车,除了拥有这种起重机的神一样的企业,更是因为有神一样的起重机组的存在。
那么,这神一样的起重机组是什么样的?当整机转场路基条件不足,而下一个工程急迫等待时,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状态?
打狠仗的硬汉子
徐工XGC88000四千吨级二号车计划五天后完成斯尔邦大型吊装任务的第三号塔后,迅速转战盛虹炼化。但整机向3号吊装位转场时,路面基础条件不允许,整个工作计划受到重大影响。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你能怎么做?
以裴景琦领队的起运公司四千吨二号车机组给出的答案是——想用户之所想,急工程之所急,在全面落实安全打件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打狠仗!
整整八天时间,重组实施方案—拆车断连—分体转场—组车起臂—成功转移到项目3号塔器的吊装承台,完成全部吊装准备。
4000吨二号车成功吊装丙烯丙烷分离塔
一场狠仗,拼出的是硬汉子。工程项目上每天晚上十点探伤作业,因放射性防护要清理人员。机组六名同志,有不到三年就要退休的老师傅,有只干了几年的新徒弟。每天早七点动身,夜十点离场,中间还有项目到驻地两次近半个小时的路程,一套人马,一天不休;甚至三次为了抢住过程节点,协调项目上调整现场探伤计划,加班到下半夜,直至完成当天计划为止。八天抢完转场,两天完成吊装的同时,又开始了转调下一工程的转场工作。面对整整25天的拼抢计划,整个机组没有一人抱怨,也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最多说的就是一句:“事放在眼前,干就是了!”
敢创新的真高手
四千吨级履带吊,前车1300吨,后车500吨,配重3600吨,几十节各种臂架1000吨,上百块路基箱,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共7000多吨。真正实施吊装很快,但一次拆组转场,从八年的工程应用来看,一个月已经是极限状态了。
但真正的高手,就是突破极限;真正的突破,就是要敢于创新。
而面对整机转场路面条件阻碍,机组全力参与工程项目技术、组织的应急方案会议,依据对四千吨履带吊的深度掌握,创新性的实施了“断后车,溜前车”的“牵羊”法转场新方案。
新方法实施八天,整机已完全具备3号塔的吊装条件。八天,是正常全拆解转场时间的四分之一,是项目最初确定的抢转场方案的二分之一。
再一次新的转场方法,再一次开拓了四千吨履带吊转场新工法,进一步深挖了徐工XGC88000设计技术的优势,使工程应对中能够大幅提升效率并节省众多的起重运输成本,也再一次受到了工程业主以及起重租赁方的高度认可。
能组织的带头人
大型起重机是起重施工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但并不是过程组织单位,仅仅是施工过程组织单位的一个最重要的组织要素。
但当面临工程组织急迫性难题,当四千吨的运转效率成为整个工程组织的重中之重时,神一样的机组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现场从50吨至1250吨六台辅助吊车,三套起重班组,一支土建队伍,加上前后两个工程项目方。裴景琦的工作站位上有三个对讲机,一个用作机组通讯,一个接辅助吊车,一个接起重班组,以四千吨为主线,拉动了全场的工作组织。
每天一早,斯尔邦项目工作当天交底,开始拼活。晚上完工,再对接盛虹炼化项目,提前落定前期工作,细节后续方案。将两次转场一次吊装的整体工作计划,压缩在25天之内。
一个人干不了多少事,但组织起更多的人就能干成大事。四千吨既已成为事件核心,机组也义无反顾地站在火车头的位置鸣笛向前。
4000吨二号车机组人员
从左至右:张永忠 朱河民 裴景琦 张刚 王新雨 崔锡玉
一切为了工程,一切为了用户。打赢别人打不赢的仗,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在艰难紧迫之时以一个团队拉动更多资源前行。
——这就是神一样的四千吨机组的工作状态。